《百家姓》刘及《百家姓》最新章节在线阅读
|
|
八毛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百家姓 作者:佚名 | 书号:10123 时间:2017/3/25 字数:15005 |
上一章 刘 下一章 ( → ) | |
历史来源 来源一 部分刘姓最早的祖先之封地:帝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(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)按当时依封地为姓的惯例, 监明(又名源明<此说法尚存质疑>)雄才大略,开拓进取。他把后裔分两支南迁:一支到山东平源,占领⻩河下游一大片沃地;一支迁到山西一带,建立南唐(都临汾)和北唐(边界线上)。夏朝強盛后,为夏属国。夏孔甲时,监明十八世孙刘累善养龙,被夏封为御龙氏,专事养龙。传说当时一共饲养了四条,不幸有条雌龙病死,刘累畏罪,领带全家老少一同逃到河南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。到了商代,商王封其后人于豕韦(今河南滑县)立国,称为豕韦氏。后来又在唐(今山西省翼城县西边)立国,称为唐氏。周成王灭唐后,把他的子民迁往杜原(今陕西西安市南杜林)建立杜国,因范围小称杜伯,便以杜为姓,称杜伯氏,又称唐杜氏。200年后周宣王灭杜国,杀害了杜伯,其子隰叔逃往晋国,叔的儿子杜蒍,任晋狱讼官,称为士师,故又名士蒍。其子成伯缺生子士会,在晋为大夫。士会才智过人,守严谨,深得晋主赏识,封其食邑于范,亦称范氏。晋襄公去世,士会奉命赴秦襄公之第公子雍(在秦作亚卿)回国继位。晋太子夷皋的生⺟闹求大臣赵盾立幼子夷皋为晋君,故当士会和雍一行到达晋国边境时,遇到晋兵阻挠,打败了护送的秦军,士会便滞留在秦国。赵盾考虑士会留秦对晋不利,便以献魏地为名,私召回士会。士会归晋,其子康和一些亲族仍留秦国,恢复刘姓。士会生长子明,明生远,远生。秦灭魏后,其第10世孙获被迁徙梁国(今河南开封)生子清,清迁至沛县生仁号(又名荣),号生煓字执嘉,嘉生子四:伯、仲、邦、。邦是为汉⾼祖(尧帝第76代孙),刘姓在韩 国亦有分布。另外,据⽇ 本可查档案记载⽇本第三大姓⾼桥氏出自国中刘姓,为刘邦后裔。 来源二 源于姬姓,出自周定王赐给弟弟姬季子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 周定王姬瑜八年(公元前599年)前后,周定王将刘邑(今河南偃师),封给他的弟弟姬季子做领地。至此,姬姓刘子国就正式地在东周王畿之內建立起来了,刘康公也就成了姬姓刘氏的肇姓始祖。姬姓刘氏世代任周朝卿士,主理內政外长达一百多年。 《左传》成公十一年:晋郤至与周争鄇田,王命刘康公、单襄公讼诸晋。 来源三 源于投降汉朝的秦末齐国将领刘到:据史记书载“平都孝侯刘到,平都。索隐县名,属东海。以齐将,⾼祖三年降,定齐,侯,千户。五年孝惠四年庚戌(公元前191年)六月乙亥,孝侯刘到元年。索隐故齐将。巳上孝惠时三人也” 来源四 赐姓或改姓。 1。出自项氏:汉初赐项羽的叔⽗项伯等人为刘氏,封侯: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,为感谢项伯的救命之恩,赐项伯姓刘,封为侯。同时还封了三位项氏族人:桃侯项襄封邑在山东汶上,平皋侯项它封邑在河南温县、玄武侯(姓名无查,封邑待考),对这三位项氏侯爵及其家人均赐姓为刘氏。 2。出自姒姓娄氏:赐娄敬为刘氏,封关內侯: 娄敬,齐国人,娄敬去拜见刘邦。主张定都长安。刘邦认真听取了他对建都的意见后,并又征求众大臣的意见。众臣中惟独张良十分赞同娄敬的见解,并力劝刘邦移都长安。于是,刘邦决定将汉朝都城迁往长安。刘邦采纳了娄敬迁都长安的建议,并把他留在⾝边为官,还封他为关內侯,同时赐姓为刘氏。 3。源于汉代礼仪(官职),出自汉代皇室秋祭——貙膢(貙刘),属于以官称为氏。特别需注意的是:貙刘一支刘氏,本字为貙膢,因此正确姓氏读音作lòu(ㄌㄡˋ),不可读作líu(ㄌㄧㄡˊ)。 4。出自王氏:东汉舞人王常,平王莽立大功,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;王郞冒名汉成帝之子刘子舆,自立为帝,被诛。 5。出自龚氏:宋真宗继位后,赐皇后刘娥表兄(一说前夫)龚美姓刘,认其为弟;明朝嘉靖年间著名大将军都督刘显原姓龚,为报人知遇之恩,改姓刘。 6。出自卢氏:定安三⽔人卢芳,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,曾自立为帝,据平凉等地,后失败逃奔匈奴: 7。出自寇氏:三国蜀将刘封,原姓寇。为刘备义子,改姓刘。 8。出自丘氏:西晋义(今河南新野)人丘沈冒称汉宗室后裔,改姓刘名尼。被拥立为帝,建年号为神凤。 9。出自留氏:留氏改刘氏:后坡刘氏为永舂留氏族裔,于宋末元初的动中易姓为刘;另《清源留氏族谱》载:第三十九世留天禄,泉州路录事,因军情严重,不仕,复⼊永舂,居留安故地,改留为刘,为本支始祖。 10。出自柳氏,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之后,因柳宗元和当时朝政大臣不和,招惹很多皇室亲信,其后人恐遭陷害,逃荒到山西的洪桐县,改姓为刘。很多年后因当地遭⽔灾,他们纷纷迁移到河南的周口、安徽的亳州、山东的曹县、泰安一带。 11。出自薛氏:北汉王 刘继恩,本姓薛,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,改姓刘。 12。出自何氏:北汉王 刘继元,本姓何,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,亦改姓刘。 13。一说元末陈友谅败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刘的。 14。唐宦官刘贞亮,原名俱文珍,无嗣。 15。明代宦官刘瑾本姓谈(音dan),改姓刘,无嗣。 16。出自侯氏:刘亨赙(1872-1926年),又名侯夏,字图琼,号纯青,菲律宾名何塞-伊格拉西澳-宝华,福建南安码头人,是菲律宾立独战争中的一位华侨将军。其他近代、现代改姓刘氏者略。 其他民族或外国刘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国,长期以来的民族混合,也反映在姓氏的演变上,刘姓是颇为典型的一例。 1。匈奴刘氏:西汉初年,匈奴部族強盛,刘邦采取“和亲政策”以刘姓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(普通话音mo du墨读)为,冒顿姓挛 (音luan di銮低)。匈奴族文化上汉化后,匈奴很多后代有以刘为姓者。汉朝打败匈奴后,南匈奴投降汉朝后,与汉族人杂居而作,慢慢文化上同化,由游牧的生活的方式逐渐转⼊农耕,姓名也改为汉字姓,当时的说法是“胡人附刘,十胡九刘”大部分匈奴人都改为刘姓。五胡十六国时期记载有汉国-前赵国建立者匈奴屠各部刘渊、刘曜,夏国建立者匈奴铁弗部刘屈孑(即赫连)、襄国刘显等。 2。独孤部:是五胡十六国末期出现的北方游牧部落之一,匈奴后裔。后归附拓跋鲜卑。北魏时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,部分独孤氏改为刘姓,(另一部分仍保持独孤姓,如李渊和杨广的外祖⽗独孤信)成为当时北魏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。 3。稽胡,又称山胡、步落稽,源于南匈奴。北魏时期稽胡首领刘蠡升、其孙北周时期稽胡首领刘没铎等曾先后称帝,建立割据权政。离石胡是山胡的一支,隋末唐初,离石胡人刘龙儿、刘季真,刘苗王曾建立割据权政。 4。沙陀刘氏: 唐德宗时,中亚 沙陀人內附,定居于今山西大同一带,长期与汉族杂居,不少人改汉姓。其中沙陀部的刘知远家族两度建立权政:后汉(刘知远建立)和北汉(刘崇建立)。后降宋朝,沙陀刘氏散居北方各地,成为刘姓又一支脉。 5。契丹刘氏: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之后,因为追慕汉⾼祖皇帝,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,起汉名刘亿。《辽史-后妃传》“序”:“太祖慕汉⾼皇帝,故耶律兼称刘氏。以乙室、拔里比萧相国,遂为萧氏。”《金史》记载“移剌曰刘“。(“移剌氏”即契丹国姓“耶律氏”)因此耶律氏有改为刘姓的。当代天津市郊区宝坻县耶律各庄村中刘姓村民较多。当地人说,这个村刘姓村民多为坐地户,是当年随蒙古军队来到这里定居的,刘姓是由耶律姓衍转过来的。 6。魏晋时乌桓部族有刘姓者;另外后燕时独孤部刘亢泥曾被封为乌桓王。 7。据《旧唐书-南蛮传》所载,唐代南蛮有刘姓者。 8。回 族中的刘姓,多为改姓。国中回 族形成于宋元之间,初无固定姓氏,⼊居中原后,回、汉杂居,很多人使用汉字姓。刘姓是从古兰经经名译音“辽艾辽艾”(汉语义为珠宝)转音而来。明初以后,随着回汉民族间人文融,內地民回普遍使用汉字姓,其中刘姓不少。至元七年(1207年)授蒙古国诸万户府奥鲁总管的铁迈 ⾚之子,虎都铁木禄(字汉卿),⺟姓刘,故改名刘汉卿。(参见《古今同姓名大辞典)。清代归附 回回伊不热业墨“原隶內务府,后在凤城县(分属辽宁)⼊籍, 改姓刘氏,遂为凤城刘姓民回先祖。”(《国中回族人名大词 典》)另有元至正十七年(1357年)任河南行省平幸政事的刘哈刺不花,虽《元史》言“其先江西人”但就其“哈刺不花”和 “探马⾚军户”的⾝份,以及受回回人泰不华(达不华)赏识推 举为椽史(属员)的迹象来看,或是回回人。哈剌不花的刘姓, 赐即改。再有,由于历史上的屠回惨案甘肃的回族中,也有将马、⽩等回族显姓,改为刘姓者。刘姓回族在国中分布较广,主要分布于河北、京津、山东、河南。 9。蒙古族刘姓 (1)元朝蒙古族中刘氏出现在公元1285年,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,后来有位蒙族人名呼图克特穆尔的名士,酷爱汉族书籍和文化,他的⺟亲是汉人,姓刘。有一天,这位名士拜见元仁宗皇帝,谈论中,元仁宗对他的汉学⽔平加以赞赏,并为他起了个汉人的名字,叫刘汉卿。从此,刘汉卿的后代就形成了一支刘氏家族。 (2)蒙古族鄂尔果诺特氏,満语为Ergonote Hala,亦称鄂柳特氏,本蒙古族姓氏,世居喀尔喀,后多冠汉姓为刘氏。 (3)蒙古族刘佳氏,亦称留佳氏,后有満族引为姓氏者,満语为Lingiya Hala,世居李佳和罗、瓦尔喀、乌喇、辉发、松花江等地,后多冠汉姓为刘氏、雷氏(蒙古留佳氏世居察哈尔)。 (4)蒙古族崔珠克氏,亦称⾚穆特氏,世居察哈尔,后有満族引为姓氏者,満语为Cuijuk Hala,多冠汉姓为崔氏、刘氏。 10。満族刘姓,源于満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-氏族略-満洲八旗姓》记载: (1)満族乌库理氏,亦称乌⾊里氏,満语为Ukuri Hala,汉义“细鳞鲮鱼”満族最古老的姓氏,源于金国时期女真“乌古伦”世居黑龙江,后多冠汉姓为商氏、刘氏、乌氏、李氏、讷氏、桑氏等。 (2)満族宁古塔氏,満语为NinggutaHala,汉义“六”既清六祖世居地。以地为氏,所冠汉姓为宁氏、刘氏,世居宁古塔、绥分、珲舂、讷殷和佟吉等地。元朝时女真人乌古伦氏迁居到中原,改姓刘氏,其后裔中有位刘国杰,英勇善战,成为湖广行省的要官,后又升任光禄大夫。还有一支女真人宁古塔氏也迁居到中原,改姓宁和刘,宁为宁古塔氏的头一个字;而“宁古塔”按満语的意思是“各六”或“每六”其实就是“六”“刘”与“六”同音,故姓氏为刘。 (3)満族钮图氏,亦称宁武图氏,満语为Niotu Hala,世居哈达。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。后多冠汉姓为钮氏、刘氏。 (4)満族喜塔喇氏,亦称奇塔喇氏、喜特勒那氏,是満族大姓,満语为SitaraHala,汉义“指甲”或“揷孔雀翎的管”俄国学者史禄国认为,它与瓜尔佳氏,満语为同属“阔雅里満洲”另考,《龙飞御天歌》有哈兰都达鲁花⾚姓“奚滩”乃明时女真望族,曾冠汉姓为“刘”有学者认为喜塔拉即其演变而来。世居尼雅満山、蜚优城、长⽩山盖吉、佛克顺等地,所冠汉姓为管氏、赵氏、图氏、祝氏、文氏、齐氏、孙氏、希氏、奚氏、喜氏、线氏、祁氏等。 (5)満族伊喇氏,亦称伊拉喇氏,満语为Ilan Hala,汉义“三”満族最古老的姓氏,源于金国时期女真“移喇”(即契丹国姓“耶律”),世居三姓,后多冠汉姓为刘氏、王氏、肖氏、萧氏、李氏、⻩氏、⽩氏。 (6)満族纽塔氏,亦称努他氏,満语为Nunta mongu,老満洲部族,人数很多,有四个分支。満语NINGUTA为远祖之意,推想表示其远祖来自宁古塔,后多冠汉姓为刘氏。 (7)満族查佳氏,満语为Cagiya Hala,是満族脫谱姓氏之一,今內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満族同胞中有此氏,后改汉姓为刘氏。 (8)钮祜禄氏(多改汉姓为钮或郞,改姓刘的不多)。 其他还有伊里氏、伊拉齐氏、刘佳氏、以及隶属各旗本为汉族的刘氏和朝鲜族刘氏。 11。朝鲜族\朝鲜国\韩国刘姓 国中朝鲜族刘姓人口数量位居第30名左右。朝鲜族刘氏以江陵为核心本贯,后来分衍有忠州、巨昌、金城、裴州、延安、我州、庆山、平尚等数本。在韩国的二百五十多个姓氏中,韩国刘氏人口总数排在第三十二位。据记载泉州人刘载在⾼丽哲宗元佑三年(公元1088年)定居⾼丽后,被任用为“守司空尚书右仆”⽇本第三大姓⾼桥氏出自国中刘姓,为刘邦后裔。 12。京族\越南刘氏 京族原称为越族,人口近两万,有31个姓氏,居住在广西南疆诸岛,刘姓人口数量在京族中占20%,是这个少数民族的第一大姓。在越南的京族刘姓有三类,一类是完全融⼊越南民族的刘姓,一类是越南族人使用汉字姓刘氏而形成的刘姓,再一类就是近代以后移民越南的华侨、华人。不过,今天这几种不同的刘姓已很难区分了。 13。傣族、景颇族刘姓 明朝初期,朝廷派军队到滕冲地区屯田戎边,许多內地刘氏将士随军来到该地,其中一部分人则定居下来,与当地主要民族傣族、景颇族女子联姻,成家立业,繁衍生息。由于这些刘氏人与傣族、景颇族人通婚,其后代多随⽗姓为刘氏,融⼊傣族、景颇族。据近年云南腾冲刘氏收集到的3 5 1 个族谱中发现,有七支刘姓演变为傣族、景颇族。 14。维吾尔族刘姓 维吾尔族刘姓形成于元末明初。元代在河南为官的维吾尔族人刺真海牙,曾孙名叫忽都海牙,明初随祖⺟姓刘,名仲琛,隐姓埋名,作为普通百姓繁衍生息下来。刘姓维吾尔族人现居河南渑池县尚有5 0 0 余人,一小部份移居到西安等地。 15。壮族刘氏: 湖南、广西等地都有壮族刘氏分布,名人有唐代著名的歌仙刘三姐。 16。⾼山族刘姓 ⾼山族人本无固定姓氏,清乾隆二十三年,朝廷赐给⾼山族七个姓(卫、金、钱、廖、王、潘、黎)。从⽇本侵占湾台到湾台重回国中期间,⾼山族人多依托当地汉族人,认其姓为己姓,据统计共有7 9 个姓,其中有刘姓。 17。柯尔克孜族刘姓 清末民国初期,柯尔克孜族姓氏改称汉姓,并从柯尔克孜族姓“蔡音德热”分化出汉族姓“ 刘” 18。达斡尔族刘姓 清末民初两次户籍调查时,満文已被汉文代替。用多个汉字书写达斡尔族姓氏已不方便,于是便采用“哈勒”或“莫昆”音首或意义字表记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同民族的联烟,达斡尔族又增加了讷迪、扎尼、雅库斯、尼尔登、涂库敦、张、王、李、赵、徐、邵、刘、陈等姓氏。 19。仫佬族刘姓 在仫佬山乡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龙岸镇,他们当中有刘家、陈家、李家、古家等13个姓氏 20。苗族刘姓,湘西等地有分布 21。瑶族刘姓,湘南等地有分布 22。⽩族刘姓,湖南桑植、慈利的⽩族姓氏比较多,有⾕、王、钟、熊、李、段、⾼、杨、张、刘、孔、施、车、于、马等。 23。蔵族刘姓,古代蔵族逐渐发展成为六大氏族,即赛、穆、、东、札和珠,各大氏族中又分化出若⼲小氏族和家族,取的汉姓中,其中有刘姓。其实,蔵族人取汉姓是历史及生活环境的产物,也是社会发展、民族融合这一大趋势的产物。 其他外国刘姓的来源,略 部分得姓始祖 刘姓自汉朝以来多次建立大一统或地方割据权政,其中西汉(皇帝15人)、东汉(皇帝14人)为大一统权政。史书公认但未大一统的权政还有玄汉(皇帝1人)、南朝宋(皇帝9人)、蜀汉(皇帝2人)、后汉(皇帝2人),其它地方割据权政称帝者有十六国汉国-前赵(称帝5人)、夏国(称帝3人)、南汉(称帝4人)、北汉(称帝4人)、齐(称帝1人)、燕(称帝1人)等。还有自立为天子者史记书载有19人(西汉时的刘信、东汉之前的刘盆子、西汉钟武侯刘望、梁王刘永、新朝的刘子舆、东汉的刘文伯、西晋时的刘尼、西晋时的刘芒、襄国刘显、刘黎、南朝宋的刘义宣、南朝宋的刘子勋、南朝梁的刘静躬、北魏末年的刘蠡升、北周时的刘没铎、隋代的刘苗王、隋代的刘元进、隋末的大世皇王刘迦论、隋末唐初的刘武周)。 刘姓自汉以来受封王爵、自立为王者历代大约有500多人(见词条“刘氏诸侯国”) 刘姓自东周卿士刘康公开始,各朝及地方割据权政行使丞相与副丞相职权的100多人。 家族名人 1。刘累Liú Lèi:尧之裔孙。早年,刘累曾向豢龙氏董⽗学豢龙、御龙于豢龙氏。约公元前1879年,夏孔甲帝时,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沟处。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,长达7年之久。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,孔甲封他为御龙氏,代行豕韦国君。 2。刘康公Liú Kāng Gōng: 姬姓刘子国的第一任国君(前592---前544(在位49年)),周王封刘邑与王弟季子,王季子称刘康公。刘康公家族世代任东周卿士。 3。刘州鸠Liú Zhōu Jiū:又称作伶州鸠。东周景王时掌管音律的乐官,与老子同时期人物。《左传》记载(伶州鸠所言):“六⽇无,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,示民轨仪也”、“丁酉,杀献太子之傅庾⽪之子过,杀瑕辛,于市及:宮嬖绰、王孙没、刘州鸠、忌、老子(即老子)” 4。刘邦Liú Bāng:(前256—前195)字季。西汉(前206—203)王朝的建立者,汉⾼祖。字季。那时是楚国沛郡丰邑地,丰县(今属江苏)人,丰生沛养,故人亦称沛公。在消灭项羽完成家国一统后,(前202年)正月甲午,刘邦于氾⽔之即皇帝位,定都长安,国号为汉,史称西汉。 5。刘:(公元前?年至前179年)字游,汉⾼祖刘邦的同⽗异⺟生。生年不详,卒于汉文帝元年。天好读书,多材艺,少与鲁穆生、⽩生、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。邦为沛公, 与萧、曹等俱从军至灞上封文信君。邦即帝位,立为楚王。至楚,以穆生、⽩生、申生为中大夫。吕后称制时,浮兵伯在长安,遗子郢客与申公往受业。文帝闻申公为诗最精,以为博士。申公始为诗作传,与鲁诗。亦缀集诗传,号元王诗,在位二十三年卒,谥元王。 6。刘恒:(生于前203年腊月十一(12月15⽇),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(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),汉族,汉⾼祖刘邦第4子,汉惠帝刘盈弟,⺟薄姬,8岁被立为代王,公元前180年吕后死,齐王刘襄兄弟兴兵伐吕,周、陈平见势亦响应,夷灭吕氏一族,史称“涤诸吕”功臣派畏齐王势壮,贪代王势孤,拥立24岁的刘恒即位。刘恒登基后窦漪房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,窦漪房成为皇后。刘恒个人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治世“文景之治”公元前157年,汉文帝刘恒驾崩,在位23年,享年47岁。葬于霸陵。其庙号太宗,谥号孝文皇帝。也是《二十四孝》中亲尝汤药的主角。 7。刘启:汉景帝刘启(公元前188年—公元前141年),公元前157年—公元前141年在位,在位16年,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他继承和发展了其⽗汉文帝的事业,与⽗亲一起开创了“文景之治”;又为儿子刘彻的“汉武盛世”奠定了基础,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。 8。刘彻: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(前156年-前87年),汉族,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,国中古代伟大的政治家、战略家、诗人、民族英雄。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、汉太宗文帝刘恒的孙子、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。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,16岁登基,在位五十四年(公元前141年-公元前87年),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、呑并朝鲜、遣使出使西域。独尊儒术,首创年号。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,功业辉煌。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宮,享年70岁,葬于茂陵,谥号“孝武”庙号世宗。 9。刘询:(前91年-前49年)即汉宣帝,本名刘病已,字次卿,即位后改名询,西汉第十位皇帝,前74年-前49年在位。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,戾太子刘据的孙子,幼年时流落民间,于公元前74年被朝臣立为帝。去世后庙号为中宗,谥号孝宣皇帝。 10。刘安:(前179年-前122年),西汉淮南王。曾招宾客一同撰写《鸿烈》(后世称《淮南子》)。《汉书》记载,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杀自。据记载,刘安是⾖腐以及很多养生之道的发明者。 11。刘向:(约前77—前6)经学家、目录学家、文学家。本名更生,字子政,西汉沛(现在江苏省沛县)人,,汉成帝时,改名为向,任光禄大夫,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,撰成《别录》一书,为国中最早的分类目录。另著有《新序》、《说苑》、《列女传》、《洪范五行》等书。 12。刘歆:(约前50-23[1]),字子骏,新朝开国功臣。封红休侯。汉⾼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五世孙,宗正刘向之子。刘歆在天文学及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,他编制的《三统历谱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,并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。此外,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。 13。汉光武帝刘秀:(前6年-57年),字文叔,国中东汉王朝的建立者。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。其间国势昌隆,号称“建武盛世”。 14。刘洪:(约130-196年),字元卓,东汉泰山郡蒙(今山东蒙县)人,约东汉永建四年(公元129年)生,约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年)卒,是国中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。据称为算盘的发明人(或重要推广者),因此民间称其为算圣。 15。刘协:汉献帝刘协(181年-234年9月19⽇),字伯和,东汉最后一位皇帝,在位时间是189年至220年。于220年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,刘协被封为山公,封地为山公国,共历四任山公,309年山公国灭亡。汉献帝的玄孙刘阿知,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海外开拓者, 16。刘备:字玄德。(150—222),三国时期军事家,政治家。中山人,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,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裔孙。东汉末年曾投靠公孙瓒、曹、袁绍、刘表等人。后得诸葛亮辅佐,取得荆州与西蜀。公元221年称帝,建都成都,国号汉,与曹魏、孙吴呈鼎⾜之势。后伐东吴时失败,病死,在位3年。一生以仁义为本,颇得民心。 17。刘禅: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,蜀汉末代皇帝,223年—263年在位。蜀汉亡后被封为安乐公,封地为安乐公国,共历二任安乐公,西晋末年公国灭亡后,成汉李雄以刘禅的曾孙刘玄为安乐公,继任刘禅的爵位。 18。刘元梁:晋代南郡破城英雄,曾被封为上卿,后被奷臣所害贬为右淮尉,精通诗词,颇有文采,诗作众多,后被庸王抄家,才不得已保存至今,残诗作有 反昭新书等。 19。刘徽: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。汉菑乡侯后裔,山东淄博淄川人[1]。三国魏景元四年(263年)注《九章算术》(九卷)[2],后撰《重差》,作为《九章算术注》的第十卷。刘徽于公元263年撰写《九章算术注》,在《九章算术》后面写了一篇1800余字的注记,这篇注记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“割圆术”唐初以后,《重差》更名为《海岛算经》。此外刘徽还著有《鲁史欹器图》,《九章重差图》,唐代失传。 20。刘伶:西晋沛国(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)人,字伯伦。“竹林七贤”之一。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。晋武帝泰始初,对朝廷策问,強调无为而治,以无能罢免。平生嗜酒,曾作《酒德颂》,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趣情,对传统“ 礼法”表示蔑视。 21。刘琨:(271~318),西晋爱国将领。字越石。中山魏昌(今河北无极东北)人。也是著名的诗人、音乐家。成语“闻起舞”的人物之一。 22。刘渊:(?-310。8。29),匈奴屠各部人。祖⽗为南匈奴单于于扶罗,⽗亲为匈奴左贤王刘豹。史料记载,匈奴刘姓源于汉匈和亲。当年,匈奴強盛时,刘邦“以宗女为公主,以冒顿,约为兄弟,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”(《晋书》),刘渊的叔祖刘宣、⽗亲刘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,并取了汉名。承袭⽗祖,刘渊也跟着姓了刘。早就蠢蠢动的匈奴人刘渊借中原板之机,在西晋北部版图上立独门户,建汉称帝,攻城掠地,由此揭开了“五胡华”的序幕。刘渊即汉光文帝,字元海。新兴(治今山西忻州)人。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,西晋末年起兵反晋,称大单于,后改称汉王。永嘉二年称汉帝,建都平。 公元304-310年在位(308年称帝)。 23。刘牢之:东晋北府兵将领,淝⽔之战中率精兵5000夜袭驻洛涧(即洛河,今安徽淮南市东)的5万前秦军,并分兵断其退路,使前秦军腹背受敌,迅速崩溃,争渡淮⽔,前秦梁成等10名将领阵亡,士卒损失1。5万人。 24。刘萨诃:俗姓刘,名叫窣和(其他经典均译为萨诃),北朝时期的释门僧人,法号慧达。赶赴印度求取佛经最早归国的弘法者之一。 25。刘裕:宋武帝刘裕(363年4月—422年6月),字德舆,小名寄奴,汉族,生于兴宁元年三月,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。 国中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、卓越的军事家、统帅。曾先后灭亡南燕、后秦等国。有“气呑万里如虎”之美誉。 26。刘义庆:(403年-444年),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人,南朝宋文学家。刘宋宗室,袭封临川王。著有《徐州先贤传》,编有《幽明录》、《宣验记》等,但皆已散佚,现只存《世说新语》一书,流传于世。 27。刘勰:(约465—532) 字彦和,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。他的主要著作《文心雕龙》,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,体系比较完整,是国中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。 28。刘义隆:宋文帝(407年-453年),国中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。小字车儿,宋武帝刘裕第三子,424年即位,在位30年,年号“元嘉”谥号“文皇帝”庙号“太祖” 29。刘焯:字士元,信都昌亭(今河北冀县)人。(公元544~公元610年)隋代天文学家。着力研习《九章算术》、《周髀》、《七曜历书》等;还著有《稽极》10卷,《历书》10卷。提出新法,编有《皇极历》,在历法中首次考虑太视差运动的不均匀,创立用三次差內揷法来计算⽇月视差运动速度,推算出五星位置和⽇、月食的起运时刻。这是国中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。 30。刘文静:(568-619) 唐初开国功臣。彭城(今江苏省徐州市)人。字肇仁。李渊在太原起兵,他亦随军南下,俘隋大将屈突通。唐立,任纳言,助修律令,并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,任民部尚书、陕东道行台左仆,封鲁国公。 31。刘晏: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⾰家和理财家。字士安,曹州南华(今东明县)人。幼年才华横溢,号称神童,名噪京师,明朝时列名《三字经》。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、领度支、铸钱、盐铁等使。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⾰措施,为安史之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 32。刘仁轨:(602年~685年),唐⾼宗至武周时期的名相,曾指挥灭百济之战,⽩江口之战消灭倭国海军。 33。刘禹锡:(772-842),字梦得 ,汉族,唐朝彭城人,祖籍洛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⾰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⾰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⾰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⾰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 34。刘海蟾:名刘,五代时人,曾为燕主刘守光丞相。传说中的准财神。相传他在终南山[修道,成了神仙,是全真教供奉的五祖之一。民间流行的他的画像[是披着长发,前有短发覆在额上的一个道士。故后世称前有短发覆在额上的发型为刘海儿。 35。刘昫xù:(公元887——946年),字耀远,涿州归义(今属河北雄县)人,五代史学家,后晋政治家。二十四史之一《旧唐书》的编撰者。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、翰林学士。后晋时,官至司空、平章事。后晋出帝开运二年(945年)受命监修国史、负责编纂《旧唐书》。 36。刘仁瞻:(900-957) 五代十国南唐大臣。彭城(今江苏省徐州市)人。字守惠。一说瞻为淮洪泽(今江苏省洪泽县)人。以骁勇名于当世。曾任吴右监门卫将军。历任⻩州(今湖北省⻩冈县)、袁州(今湖南省宜舂市)刺使。 37。刘金定:北宋著名巾帼女将(与穆桂英齐名),⾼琼之。曾大败南唐军,为宋军平灭南唐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北宋建立后,刘金定随丈夫⾼琼北上抗辽,助丈夫镇守雁门、宁武、偏头三关等重地,后不幸战死。 38。刘娥:(968—1033),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,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,主政长达十余年,功绩赫赫,常与汉之吕后、唐之武后并称,史书称其“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” 39。刘锜:(1098-1162年),字信叔,甘肃静宁人。国中南宋抗金将领,字信叔,秦州成纪(今甘肃天⽔)人。刘锜骁勇善战,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,官至太尉、威武军节度使,去世后,谥为武穆。建炎十年,金统帅完颜宗弼(即金兀术)以大军进攻,刘錡率军以悬殊兵力大败金军于顺昌。 40。刘过:(1154~1206)南宋文学家。字改之,号龙洲道人。吉州太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,长于庐陵(今江西吉安)。四次应举不中,流落江湖间,布⾐终⾝。曾为陆游、辛弃疾所赏,亦与陈亮、岳珂友善。词风与辛弃疾相近,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,与刘克庄、刘辰翁享有“辛派三刘”之誉,又与刘仙伦合称为“庐陵二布⾐”有《龙洲集》、《龙洲词》。 41。刘松年:南宋钱塘人,画家,善于作山⽔画,与李唐、马远、夏圭合称“南宋四家” 42。刘克庄:(1187~1269))南宋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字潜夫,号后村。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、赵师秀等人往,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,学晚唐,刻琢精丽。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,官位最⾼,成就也最大。 43。刘元:元代杰出的雕塑大师,其雕塑作品使元代的雕塑艺术达到了峰颠 44。刘秉忠:元代政治家、作家。初名侃。字仲晦。原籍瑞州(今江西⾼安)。 45。刘福通:刘福通(1320~1365)颍州(今安徽⾩)人,元末红巾军首领。至正十五年(1355年)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,称小明王,定都亳州。建国号大宋,年号龙凤。他历任平章、丞相等职,掌握大宋的军政大权。后被朱元璋命部将沉于江中溺死(一说在安丰阵亡)。 46。刘基:(1311—1375) 字伯温,元末明初青田(现在浙江省文成县)人。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,官御史中丞,弘文馆学士。封诚意伯。民间传说其神机妙算,常与诸葛亮相提并论。 47。刘应节:(1517~1591),宇子和,明中期大臣,潍县(今寒亭区)刘家庄子村人。历任户部主事,井陉兵备副使,河南巡抚,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,顺天巡抚,蓟辽总督,南京工部尚书,后又改任刑部尚书。万历四年(1576年)辞官回到家乡。1591年去世,赠太子少保。主要功绩:惩治贪官污吏和军队不法之徒,镇守边关保土安民,击退重创俺答汗蒙古土默特部大军,参与修建明长城,研制石制火炮。 48。刘天和:字养和,号松石,明代湖广⿇城(今属湖北)人,医学家、治河专家。正德三年(公元1508年)进士,曾官至兵部尚书,后告老返乡。平时留心医药,辑有《保寿堂经验方》四卷,另刻有《伤寒六书》、《幼科类萃》等书。 49。刘纯:(135?-1418)字宗厚,明初著名医学家。(祖籍吴陵,即今江苏泰县、如皋一带。)著作有《医经小学》、《太素脉诀》、《⽟机微义》、《杂病治例》等 50。刘俊:明代画家,作品有《雪夜访普图》。 51。刘显:(1515一1581)本姓龚,字惟明,江西南昌人。明抗倭名将。行伍出⾝,官副千户,后任浙江都司参将,于浦口冈下大败倭寇,迁副总兵。又尽歼刘家庄倭寇。嘉靖四十一年,充总兵,镇守广东。办率军赴福建援助抗倭,与戚继光、俞大猷等连续破倭。继任狼山总兵,统制大江南北,防倭进犯。进官都督同知、左军府都督、太子太保。其子刘綎也是明代著名将领。 52。刘綎:明代著名将领,大都督刘显之子。刘綎于当时诸将中最为骁勇。刘綎平缅甸,平罗雄,平倭兵,平播酋,平倮人,大小数百战,威震海內,后在与后金的战役里中伏⾝亡。 53。刘统勋:(1698-1773)字延清,号尔钝,清內阁学士,刑部尚书,⾼密县逄戈庄(原属诸城)人。刘墉之⽗。雍正二年进士,授编修,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,工部尚书,吏部尚书,尚书房总师傅,內阁大学士,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。为官清廉,颇能进谏,参与《四库全书》编辑,并担任《四库全书四》正生总裁。乾隆三十八年卒,谥文正。 54。 刘墉:(1719~1804),字崇如,号石庵,清代书画家、政治家。山东省⾼密县逄戈庄人(原属诸城),祖籍江苏徐州丰县。乾隆十六年(1751年)进士,刘统勋子。官至內阁大学士,为官清廉,有乃⽗刘统勋之风。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,做过吏部尚书,体仁阁大学士。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。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⽇卒于京。谥文清。 55。刘永福:本名义,字渊亭。广东钦州人,晚清名将。著名抗法抗⽇的民族英雄,乙未战争中指挥湾台 民人反抗⽇本略侵,协助巡抚唐景嵩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(国号永清)并作为继任代总统为保卫湾台做出了重要贡献。 56。刘铭传:抗法抗⽇民族英雄,湾台首任巡抚,湾台近代化的奠基人。 57。刘锦棠:协助左宗棠镇庒阿古柏叛收复疆新的功臣,疆新第一任巡抚。 58。刘秉璋:(1826~1905),庐江人,晚清重臣。他怀大志,青年中举成名,由于家国动,由翰林院编修而⼊军幕,投笔从戎。中法战争期间,他力抗外侮,指挥了著名的“镇海之役”维护了家国的尊严。 59。刘光才:清代名将,在固关阻击战中刘光才率忠毅军共打死打伤法、德略侵军一千八百多名,其中有军官多名。 60。刘鹗:清代小说家,写的小说《老残游记》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。也是甲骨文收蔵家。 迁徙分布 刘姓,以邑为氏,据专家考证,世界上刘姓人口有8000多万,称得上是“遍地流(刘)”刘氏建立东、西汉两朝,统治天下,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⽔、中山、南、彭城、东平等十四处之多。 汉末三国之际 中原的刘氏为避“董卓之”不断向四方迁徙。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氏大举南迁,在江南影响很大。 唐代和宋代, 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,盛于全国中,直至今⽇。 从明末开始, 闽、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湾台,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。 WwW.BaMxs.cOm |
上一章 百家姓 下一章 ( → ) |
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佚名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《百家姓》在线阅读,《百家姓(完结)》在线免费全文阅读,更多好看类似百家姓的免费历史小说,请关注八毛小说网(www.bamxs.com) |